经典蕴华章,诗意满梨乡。8月16日,中华诗词学会授予秦皇岛闲庭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为“中华诗词山海关研究创作基地”,是河北省第一家以历史名胜命名的创作基地。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范诗银为创作基地授牌。
范诗银(左)
2017年中华诗词学会授予秦皇岛市“中华诗词之市”称号,是河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2019年全市所有县区全部进入“中华诗词之乡”行列,成为全国仅有的三个诗词创建工作“满堂红”城市。
近年来,山海关区将创建“中华诗词之乡”与创城、创卫以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综合素质教育、壮大文化旅游产业等重要工作相结合,推进中华诗词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和进旅游景区活动,诗词氛围进一步浓厚,文化品位进一步提升。
“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山海关区人文底蕴厚重,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骆宾王、戚继光、顾炎武、纳兰性德、魏源等众多文人墨客、帝王将相来到壮美关城,留下了大量诗词佳作。目前,山海关区拥有山海关诗词学会、观澜诗社、华韵诗社、雅苑诗社、古御诗社等诗词组织72家,有近2000位会员,其中28人成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32人加入河北诗词协会。
诗歌朗诵会
“幽蓟东来第一关,襟连沧海枕青山”,中华诗词山海关研究创作基地的成立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要,激发了人民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自觉性和创造性,也助力实现了经济社会文化繁荣发展,提高了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
记者 张盛 报道
责任编辑(董代宁)